談到腫瘤,人人都怕,以至于很多人看到腫瘤標志物心驚膽戰(zhàn)。對我們檢驗科工作人員來說,頭痛的其實是血清腫瘤標志物的檢測。與之相關的新項目層出不窮,近20年來,聲稱能作為腫瘤標志物項目不下數百個。那么這個腫瘤標志物的檢測能達到早期診斷腫瘤的效果嗎?腫瘤標志物檢測在臨床有什么作用?今天我們就跟大家來好好聊一聊。
單看腫瘤標志物下診斷,不負責任
腫瘤標志物檢測能否達到早期診斷腫瘤的效果?這是很多人的疑問。這里首先向大家介紹下腫瘤標志物(TM)的概念。腫瘤標志物是指在腫瘤的發(fā)生和增殖過程中,由腫瘤細胞本身所產生的、或者是由機體對腫瘤細胞反應而產生的,反映腫瘤存在和生長的一類物質,包括蛋白質、激素、酶 (同工酶)、多胺等。
實際應用中,幾乎所有的腫瘤標志物都達不到完全區(qū)分腫瘤患者和正常人的精確程度,一般能區(qū)分95%以上腫瘤患者和正常人的腫瘤標志物已屬腫瘤標志物中的“上品”。而腫瘤標志物在血液循環(huán)中的濃度又由腫瘤的大小及數目、腫瘤細胞合成和分泌腫瘤標志物的速度、腫瘤組織的血液供應、腫瘤細胞壞死的程度、腫瘤細胞分化的高低、腫瘤細胞是否表達和合成腫瘤標志物、腫瘤標志物在體內降解和排泄的速度等腫瘤自身因素影響。檢驗人員在腫瘤標志物檢測時使用的鼠單克隆抗體也可能與少部分血清標本中的人抗鼠抗體結合,導致檢測結果的異常偏高。
因此通俗地說:以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來直接診斷腫瘤的醫(yī)生不是好醫(yī)生,不結合臨床病史、單靠腫瘤標志物檢測來下判斷,是不負責任的。
既然這樣,腫瘤標志物檢測在臨床有什么作用呢?
首先,在結合臨床病史的情況下,腫瘤標志物可用于對高危人群開展惡性腫瘤的篩查。請注意是篩查,不是診斷! 如為陰性結果,也僅能說明受檢者對相關惡性腫瘤的發(fā)生的概率較低;而陽性結果者,也應結合臨床其它資料判斷有否假陽性可能,并需要持續(xù)復檢。
其次,對腫瘤患者而言,腫瘤標志物檢測是一種監(jiān)測腫瘤清除和復發(fā)效果較好的低損傷方法,腫瘤標志物濃度的持續(xù)增高提示腫瘤復發(fā)的可能,且可以比B超、CT等形態(tài)指標更早發(fā)現腫瘤的復發(fā)。
最后,我們提醒大家合理應用腫瘤標志物,不要因為一時之高低而心灰意冷,請積極結合臨床病史,并一定要按時隨訪。